2018年罗田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年报
发布时间:Jan 16, 2019 | 作者:
罗田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年报
2018年度
一、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近年来,我馆以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切实加强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县及时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工作方案,迅速启动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三馆一站”文化惠民作用日益凸显,对部分乡镇文化站提档升级,一批农村文化广场、“百姓舞台”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相继建成,到目前为止,建成标准化农村文化广场200余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挂牌率100%。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我馆全年组织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演出和“文化迎春、艺术为民”春节文化活动共计260场次,观众人数达34000多人;举行了“浪漫夕阳”欢度重阳节等老年人专场演出3场;组织“关爱未成年人”献爱心专场演出活动4次;举办了“非遗进社区”展示展览6次,参观人数近1700余人;利用周末时间,举办了“罗田民歌”培训班22次,培训人次达510余人;组织“健康养生法”等公益性讲座11次,参加人数3400余人;充分发挥“红色文艺轻骑兵”作用,利用5个馆办文艺团队,配合全县各乡镇开展“真心实意谢党恩、自力更生奔小康”等一系列宣讲活动,参加演出33场,惠及观众近9000人。
三、文艺创作和非遗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我馆配合完成了黄冈市首届农民丰收节开幕式和非遗专场以及2018大别山(黄冈)地标优品博览会暨首届东坡文化美食节等重大演出任务;完成了“戏曲进校园”及送戏曲进乡村、进社区任务;《罗田辞典》编辑出版初稿完成;一村一支文艺宣传队已经成为我县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加强非遗传承和抢救性保护工作,完成了省级非遗东腔、畈腔音频、视频和文字记录工程,申报《罗田民歌》为省级非遗项目;加强农村文艺骨干、乡土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培训,大力发展“草根文艺”;加强传统工艺传承振兴,将燕儿谷作为“罗田县传统工艺传承振兴示范基地”、“罗田县非遗传承研修研习基地”并授牌,支持燕儿谷发展工匠文化。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文化发展方向,补短板、强弱项、抓品牌、创特色,努力提高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效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 上一篇: 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基本情况年报
- 下一篇: 罗田县文化馆2018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