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时光】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发布时间:Jan 20, 2021 | 作者:
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在中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仍保留此习俗,中国南方地区已偏少,台湾等地则几乎没有。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 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中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但人们碍于情面多不好意思直接跟人要债,这时拿着事先腌制好的腊八蒜送给对方,什么话也不用说,就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腊八蒜这时又成了“腊八算”,多么聪明的老百姓! 腊八豆腐 腊八面 吃冰 大寒期间的时候,小年也到来了。在小年的时候,不能乱说话,不能言是非,特别是灶神朝天言事之夜。 《清嘉录》卷十一《腊雪》说得妙:“腊月雪,谓之腊雪,亦曰‘瑞雪’杀蝗虫、主来岁丰稳。”腊雪可杀蝗虫,来年便不易闹虫灾,自然丰收在望。 从古代的时候开始,大寒就忌天晴无雪,农家认为这样来年的收成就不好。有农谚“大寒三白定丰年”、“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等。 从风水上说,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的话,寒冷的气氛会阻隔家中的兴旺气氛。当然,对于现在的人来说,这已经是不需要担心的问题了,所以腊八搬不搬家这个问题因人而异。 进入腊月以来,第一个忌日就是腊八。民间有说法称,腊八这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婆婆百年以后会趴着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是会穷自己的家。有的说法甚至认为,在腊月里,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都不可以在娘家过。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已流传千年之久,但对于吃腊八粥这一习惯,在一些地方也是有禁忌的,那就是吃腊八粥不过午。每年腊八节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话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吃,但是不能过中午,还有句俗语叫“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
- 上一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与范围
- 下一篇: 罗田县第四届村级文艺宣传队优秀节目线上展演开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