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2019年罗田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年报

发布时间:Jan 15, 2020 | 作者:


罗田县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开展情况年报

2019年度

2019年,是文旅融合初年,是示范区创建进入中期评估之年,也是建国70周年大庆之年,在新融合的文旅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文化馆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要求更严,行动上要求更快、业绩上要求更精,圆满完成了全县群文中心工作、局党组交办的重点工作、对标示范区创建职能工作,使我县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增强,城乡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大美罗田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有效推介,不断书写着罗田人民的诗与远方。

一、以“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单位凝聚力和战斗力。

1、按局党组要求,我馆每月组织好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强化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特别是馆班子成员,思想上与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行动上坚决执行局党组的决定,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政治氛围。

2、结合文化馆工作职能,运用各种有效载体,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学习教育始终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2019年,文化馆充分发挥工会、支部作用,利用三八送温暖送文艺到福利院、五一送文艺进社区、支部主题党日与村级支部连支部、文化惠民乡村行等丰富的活动形式,下沉基层,贴近百姓,将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肯动脑筋,时刻将百姓的需求放在心里,有效的资源可以发挥无限的社会效应,既树立了文旅人的形象,又团结了同志,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干事创业热情。

二、对标罗田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任务,有效推进文化馆各项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提升。

(一)总分馆设施网络建设

1、已完成数字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培训及招投标,随时可以实施(因最近接到通知,暂缓进行)。

2、启动了骆驼坳分馆的设计装修,年底即将动工。

(二)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供给力度,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阵地开放:

全天免费开放文化馆服务场馆,年接待团队排练、演出、培训80多次,服务群众1.5万多人次。

2群文活动

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260场次(包括“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购买服务;文化馆红色文艺轻骑兵送文艺下乡;第五届广场舞大赛;村级文艺宣传队调演;非遗推广演出等系列活动);举办了“非遗进校园”、“非遗进景区”展览6次,参观人数近2000余人;利用周末时间常态化举办了“罗田民歌”、《罗田畈腔》等艺术培训班22次,培训人次达500余人;组织“摄影技巧”、“罗田民歌欣赏”、“罗田非遗漫谈”等公益性讲座11次,参加人数3400余人;利用5个馆办文艺团队,借庆祝建国70周年大庆为契机,参加县直及各乡镇系列庆祝演出活动33场,惠及观众近8000余人。同时,还利用多媒体手段(网络直播),积极开展线上活动,服务群众达120多万人次。

通过以上活动,彰显了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丰富我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3文艺创作、培训

2019年,文化馆不断加大文艺创作力度,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力度。

1)出版《罗田文艺》2期,每期印刷1000册,扶植了一批文学骨干,指导了10多位文学新人;文化馆业务干部王松平编辑出版了《周镐传》、《小戏小品剧本选》。

2)组织创作编排舞蹈《米酒情缘》、《映山红》参加全市广场舞大赛获一等奖;《米酒情缘》参加黄冈市五运会闭幕式、全省《相约小康》运动会闭幕式演出,均获好评;创作辅导基层舞蹈节目20多个。

3)组织改编罗田民歌《梦里潘家湾》、《美丽甘家冲我的家》参加全市“家乡美”村歌大赛获演唱银奖和铜奖,并进入黄冈十大村歌金曲前十强。

4)组织编排小品《赶礼》参加全市社会文艺团队展演获优秀组织创作表演奖;创作编导小戏《二傻上任》,在全县村级文艺宣传队调演中获一等奖;辅导《垃圾分类好处多》、《环境整治美乡村》等多种形式文艺节目20多个。

5)辅导培训13家单位参与全县建国七十周年红歌大赛。

6)开展2期文化志愿者培训,举办了全县社会艺术考级。

7)《罗田民歌》书籍第一稿完成(计划2020年5月出版)。

4、文旅融合下的非遗保护与利用

1)不断充实“大别山风韵”数字资源,已达到1G资源总量

2)申报《罗田民歌》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正在官网公示),非遗重点项目培训4期。

3)宣传推介:组织罗田民歌参加湖北民歌专场音乐会公益巡演;组织省级非遗项目罗田东腔戏参加2019全国农民春晚;组织选送市级项目胜利皮影戏参加全省皮影戏调演获创作三等奖、优秀组织奖;组织选送省级项目《罗田畈腔》参加全市民俗闹元宵惠民演出;组织非遗项目参加黄冈市旅游博览会、黄冈市一节一会、长江文化旅游博览会展览展演;2019非遗日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三进活动”;

4)不断开展常态化的非遗挖掘传承活动。

三、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了安全生产、信访维稳、财务管理等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四、存在的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套、总分馆建设亟待加快速度。

2、群众文化与旅游推介、体育发展如何进一步融合有待进一步探究。

3、文化产品的创作供给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群文品牌建设思路要更加明确。

4、非遗基本资料数据的收集、重点项目的传承与挖掘还不够深入。

5、社会文艺团队、社会文艺能人、文化志愿者的招募机制、奖励机制、培训机制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模式。

6、群文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问题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