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地名传说(六) | 李老君与李蟒岩的故事
发布时间:Aug 31, 2020 | 作者:罗田地名传说(六) | 李老君与李蟒岩的故事
罗田地名传说(六) | 李老君与李蟒岩的故事
◎ 点击上方“罗田文旅”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 ! ◐ 李老君与李蟒岩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这李蟒岩不叫李蟒岩,而是叫李老岩。据说是李老君李耳,在得道成仙后曾来过此地,山顶棋盘石就是他与另位仙人下棋之处。而且,他走后不久,山顶长出一根石笋,“长六寸日有彩云荫其上”。信不信由你,这石笋的事还在古县志上记载过哩! 李老君来到山上时,满山全是乱石堆,竟无一插足之处。他想坐下来休息一下,刚把双脚一伸,脚下的石头纷纷滚动,瞬间为他腾出一块平地。这平地就是后来建龙泉寺处。而那些石头一直滚了一百多丈远才停下来,后来就堆积在那里,形成了两座石峰,这就是现在看到的“细垭口”石壁双峰。 坐了一会儿,老君起身在地上洒了一泡尿。后来在他洒尿的地方出现了一口水井,那水井深不见底,井水不仅清冽甘甜,而且能治百病,妇人不能生子的,喝了以后还能怀孕生子。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哪位神仙菩萨赐的福,只把它认作是“龙井”,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这里求神水。为感恩,人们在井旁空地上建一龙王宫,供奉龙王,一时香火繁盛。这就是现在龙泉寺的前身。 正当人们庆幸有神灵赐福的时候,灾难却突然降临了。 一天,一群女子来到这水井边求水,当她们点燃香纸、磕完头,将水桶放入并里正准备提水时,一阵狂风突起,吹得昏天黑暗,人都站立不住,大约过了半个时辰,狂风才停息下来,人们睁开眼睛一看,哎呀!有两人不知去向。人们吓得大哭大叫,有的人吓病了。 自此以后,每逢有人到这水井边打水,就会引起一阵狂风,甚至飞沙石,暴雨倾盆,连附近村庄也遭受其害,房倒屋蹋,田垮岸崩。后米人们把这口井称为“风井”,再也没有人来这里求水了。 原来,自从李老君来到这里,给这座山带来灵气以后,吸引了许多修行者前来修行问道。这中间免不了鱼龙混杂,有些妖魔究怪也想沾点灵气,修炼一番。其中就有一条巨蟒钻进了这井内,只要有人来打井水,它害怕人们发现了它,干扰它修炼,于是便恼成怒,大发淫威。想用这个办法阻止人们接触这水井。 后来,李老君知道了,原本想亲自处理这件事,但又觉得是龙王住在此山,没有管理好是他的失职,应由龙王出面处理为好。于是便将此事奏请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把龙王召到殿前训斥道“你在当地受人香火供奉多年,为何在你身边发生这等恶事你却听之任之?” 龙王道:“我既无权过问是非,又无权管理生杀,叫我如何处置这个问题?但此等恶行毕竟发生在我身边,我也感到很羞愧。这样吧,每年无论旱与不旱,我都给当地送上三场雨。另外如遇大早,只要百姓来求雨,我必应验,以此作为补偿,你看如何?”玉皇大帝觉得龙王说的有道理,便点头同意了。并且另召雷公电母,要他们在时机成熟时收拾这妖蟒,为民除害。 后来,这李蟒岩上的龙泉寺祈雨果然十分灵验,旧县志上也有记载。至今,里六月十三日的龙王法会还十分热闹。 再说那井中妖蟒,见很长时间没有人来井边打水,便又不甘寂寞,想要到外面看看动静。它从井底游到细垭口那两座石壁前,刚从石缝中探出头来,突然,天空中一道闪电划过,一声炸雷“啪”地一响,只见那蟒蛇头部被齐刷刷切断,滚落到崖下去了。已经伸出来的半截身子一下子僵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后来这截蟒身化成了一根条石,悬在崖壁上,向空中伸出一丈多长。这条石就是“蟒蛇石”,由于远看又象一条冲担横插在石上,所以人们又叫“冲担石”。这雷公收拾了妖蟒,从山顶棋盘石处登云上天复命去了。 至今,山顶大石上还留有一只脚印,被称为“雷王脚”。就在雷劈妖蟒的同时,风井也突然垮了,只留下一个大坑。后来人们就在这坑上栽上一棵“万年树”——银杏树,以镇住邪气。 现在这银杏树历经千年,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人们继续用香火供奉着。有的人还在这树下求一把土或两片叶子拿回去泡水喝,或治病或求子,据说还十分灵验。 自从妖蟒除掉后,这山上的香火又繁盛起来,并且在山顶上建了一座玉皇宫,在龙王宫前面不远处建了一座地母宫。这样,一线穿珠三座道观,甚是壮观。直到明万历三十九年,山上来了一个贪心的道人,将山顶石笋偷偷采去。这以后,山上的灵气又逐渐消失,香火日渐衰竭,道观颓废,除龙王宫后来改成龙泉寺外,其他两观均废而不兴。甚至连李老岩的名字也被换成了李蟒岩。 当然,作为道教始祖,李老君是从不在乎名不名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尽管没了他的名字,但他依然眷顾着这座山。据说,为了防止邪怪再混进这灵山,李老君曾派了一仙一佛两个徒弟来此镇守。不信的话可到山前石壁下看一看,在最大的座石壁上藏有一仙一佛两尊石像,惟妙惟肖。西面是浓眉高鼻美髯垂胸的仙翁,气定神凝,似乎在审视周围的一切。东面则有一石悬空,酷似大佛,昂首挺胸,似在注视远方,十分端庄。有意思的是,这仙翁只宜远观,而佛象则须近谒,有人说这就是那两个徒弟的化身现形。 ❖口述:雷柳萱 整理:项宽林 “ 千里大别山 美景在罗田 ” ——— 编辑:朱诚 编审:彭国留 监审:史伟
- 上一篇: 红色文艺轻骑兵 | “送文艺进军营”庆祝建军93年
- 下一篇: 罗田县文化和旅游局于7月23日搬迁